首页 资讯 正文

海洋月每周潮讯|社群联动,多元场景共绘蔚蓝新章

体育正文 126 0

海洋月每周潮讯|社群联动,多元场景共绘蔚蓝新章

海洋月每周潮讯|社群联动,多元场景共绘蔚蓝新章

《福建日报》2025年(nián)6月17日第08版 0~3岁的婴幼儿被称为社会中“最柔软的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guānxì)到千家万户的幸福(xìngfú)。 新手爸妈如何在(zài)拼事业的同时让“小小孩”获得更好的照护?这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如今在我省各地有了“新解法”——送宝宝(bǎobǎo)去托育园,让专业的育儿团队(tuánduì)来帮忙。 近年来(niánlái),我省持续强化托育服务多元(duōyuán)投入(tóurù),近6年来5次将普惠托位(tuōwèi)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婴幼儿托位17.32万个,千人口托位数4.14个,普惠托育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千万家庭找到了带娃的“好搭子”。 那么,“小小孩”在托育园(tuōyùyuán)里是如何生活(shēnghuó)的呢?普惠托育服务有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托育机构如何更好地生存与发展?详情请看记者的报道(bàodào)。 “小(xiǎo)”托班 “大”幸福 对于“90后”新手宝妈赵思斯而言(éryán),托育园带来的幸福感是(shì)双份的,宝宝开心,自己舒心。 “为了(le)给孩子最好的照护,我孕期就和(hé)她(tā)爸爸一起做了很多功课,刷育儿博主视频、阅读育儿经典书籍,这些都没落下。”赵思斯说,2024年5月女儿一万出生后,她发现虽然自己和丈夫(zhàngfū)育儿知识储备丰富,但带起娃来并不能照本宣科,哪怕是喂奶、哄睡、遛(liú)娃等小事,对于新手爸妈而言都充满了挑战。 作为一名职场妈妈(māmā),眼看着产假进入倒计时,赵思斯开始寻找育儿“搭子”。“长辈们年纪大了,不想麻烦他们(tāmen)。请保姆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性格好的阿姨,专业性不强;专业强的阿姨,有时又(yòu)很难沟通。一番尝试后,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推开了福建省国资教育托育园(东泰园(dōngtàiyuán))(下文简称(jiǎnchēng)‘东泰园’)的大门。”赵思斯回忆说。 来到东泰园后,赵思斯(zhàosīsī)发现这里就是(shì)个快乐的“小人国”。园里,鞋柜小小的,沙发(shāfā)小小的,桌椅等家具小小的,甚至是打卡机、洗手池、马桶等盥洗设施都是“迷你”版。“小小孩”既(jì)独立又开心,在保教老师的指引下自由自在地玩耍,还会自己洗手、吃饭、上厕所。 托育园宝宝学习切(qiè)果蔬,提升精细动作能力。 园(yuán)长孙彦(yàn)彦告诉赵思斯(zhàosīsī),园内的所有硬件都是按照0~3岁孩子的身高和使用习惯量身打造的。除了用心打造设施设备外,园区严格执行卫健部门的有关规定,根据入托幼儿的月龄,设置乳儿(rǔér)班、托小班、托大班三种班型,以乳儿班1∶3、托小班1∶5、托大班1∶7的师生比配置教师,并(bìng)安排保育员(bǎoyùyuán),让孩子在园内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照料。 走进乳儿班教室,赵思斯(zhàosīsī)更是(gèngshì)欣喜万分。在宽敞明亮的(de)教室内,温奶器、消毒柜、抚触台、盥洗池等育儿设施一应俱全。园长带她看软包垫上的婴儿自在地练习爬行,看保育(bǎoyù)师轻声鼓励跌倒的孩子自己试着爬起来,看没有棱角的桌椅和带着软包的墙围……“环境安全、照护专业,和我(wǒ)想象中(zhōng)的托育机构完全不同,这里连孩子的哭声都很温柔。”赵思斯说。 托育园保育师鼓励小宝宝向前(xiàngqián)爬行。 这次参观之后,赵思斯和丈夫认为,托育园就是(jiùshì)他们要找的科学(kēxué)育儿“搭子”。她在回归职场的前半个月(yuè),让刚满5个月的女儿一万加入了东泰园“大家庭”。 “入园以来,乳儿班的(de)保育师肖婉霞就根据一万的月龄和(hé)成长(chéngzhǎng)情况,个性化定制照护方案,每天通过专属微信群,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园里的睡眠时间、奶量、游戏等情况。”赵思斯说,之(zhī)前她对宝宝辅食添加(tiānjiā)问题比较焦虑,托育园也(yě)给出令她满意的方案,“保育师会提前和我们确定添加辅食的品种和顺序,像添加蛋黄这类容易致敏的食物时,托育园会像家里(jiālǐ)一样,从八分之一个蛋黄的量开始尝试,三天之后没有出现过敏、腹泻、便秘等异常情况再加量,确保同频(tóngpín)添加、循序渐进”。 “现在,宝宝(bǎobǎo)的睡眠规律多了,频繁夜醒的情况也(yě)有改善。在保育师和同班小宝宝的带动下,她(tā)变得更(gèng)活泼了,更愿意参与大运动锻炼,可以趴着和我们(wǒmen)一起玩游戏,也可以匍匐向前爬一小段……”赵思斯说,看到孩子在托育园里过得很健康、很快乐,她的精神压力小多了,对于兼顾养育孩子和职场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 托育园保育师帮助孩子进行感统训练(xùnliàn)。 从追着喂饭到(dào)科学育儿 “家里有老人可以看孩子,为什么还要上托班?”“孩子还这么小(xiǎo),你们就让(jiùràng)他去一个陌生的环境、交给(jiāogěi)陌生的老师,不心疼吗?”“这么多孩子在一起,孩子生病怎么办?”……面对这些“灵魂拷问”,“90后”奶爸刘忠诚在思考(sīkǎo)和学习过后,依然决定将儿子阿麋送“托”,他认为:“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带娃(dàiwá)也应该如此。” 阿(ā)麋10月龄加入东泰园,半年时间里学会了自主进食,语言发育也(yě)很不错,能说“妈妈抱”“爸爸拿(ná)”等简单词组。刘忠诚说,现在看到孩子在保育师专业照护下一点一滴地(dì)进步,一家人都很欣慰,“如果有二孩,我一定会早点送托”。 要(yào)做到专业化、规范化(guīfànhuà)、科学化育儿,从而获得家长的信任,这需要探索和积累。 作为福建首批(shǒupī)省级普惠托育示范建设单位,福建省国资教育托育园2019年创办伊始就深植(shēnzhí)医育融合的理念,针对0~3岁孩子“如何托?怎么育?教什么?”等问题展开(zhǎnkāi)了持续性的探索。 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托育园举办的“六一”节(jié)活动。 2023年3月,医育(yīyù)融合托育(tuōyù)指导丛书《托育机构2~3岁婴幼儿(yīngyòuér)活动精选》正式出版,由该园所属的国思教育产研中心联合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有关教授与团队编写。 “这一课程体系根据婴幼儿(yīngyòuér)年龄,研发出操作与(yǔ)体验、生活与习惯、运动与游戏三大特色模块课程,涵盖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托育机构(jīgòu)保育指导(zhǐdǎo)大纲(试行)》的(de)七大领域,可为托育从业人员的实践提供参考,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带头人、副教授林旭星表示,她所在(suǒzài)的学校也时常会应用这套课程体系开展实践教学。 近两年,福建省国资教育托育园在扩大托小班招生规模和(hé)拓展乳儿班服务后(hòu),又开启了(le)新一轮的保育方案探索,专门制定了6~12月龄、1~2岁婴幼儿的医育融合保教方案。 “宝宝(bǎobǎo)的年龄越(yuè)小,需求(xūqiú)的差异越大,保育服务内容越不能‘一刀切’。”具有20年学龄前儿童教育经验的孙彦彦介绍说:“特别是乳儿班的宝宝,他们入托(rùtuō)时间不同,在家中的作息(zuòxī)、喂养方式都各有不同(gèyǒubùtóng),因此我们要求保育师要根据(gēnjù)宝宝的自身情况,从营养与喂养、回应与照护、游戏与体验三个维度给宝宝个性化的照护。例如,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逐步开展辅食排敏,设计不同游戏活动满足宝宝发育需求,像6个月宝宝的‘空间感知游戏’、10个月宝宝的‘独坐练习(liànxí)’等。” 托育园里,乳儿(rǔér)接受回应性照护。 托育(tuōyù)是一门专业,离不开技术人才的支撑。目前,作为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zhàohù)服务示范城市,厦门市正为托育行业建立(jiànlì)起教师、医护群体等的职业(zhíyè)晋升体系。2024年,厦门市首创(shǒuchuàng)托育从业人员职称评审试点(shìdiǎn)基地,制定了《厦门市托育服务专业技术资格(jìshùzīgé)条件(试行)》,将托育师纳入卫生技术人员职称序列。根据这一规定,托育师分初级、中级两档,采用复合型评价模式,内容既(jì)涵盖婴幼儿日常照护实操,也涉及管理创新与科研能力,旨在推动托育从业者从单纯经验积累向专业化发展。目前,厦门市已有12名托育从业人员获托育师(huòtuōyùshī)初级资格。 厦门市(xiàménshì)湖里区馨贝昉托育中心火炬园负责人林海微今年申报了职称资格认定。她告诉记者:“职称评定赋予了托育职业清晰的成长路径,也(yě)提高了从业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让大家更有(yǒu)动力去持续提升婴幼儿照护工作的专业度(dù)。” 据(jù)了解,我省托育服务行业的供给与需求矛盾犹在(yóuzài),“挤不进”“托不起”“不敢托”的现象仍较为突出。 家住福州高新区中海寰宇天下的(de)陈鹏辉一家自“二孩”出生后,就开始为2岁(suì)的哥哥找合适的托育机构(jīgòu)。“我们都想找公立或国资背景的托班,但家附近只有一家公立幼儿园开办小小班,且仅招收20个2.5岁以上的孩子,根本(gēnběn)排不上(páibùshàng)号。”陈鹏辉说,他也咨询过多家民办托育机构,不是价格超过心理预期,就是(jiùshì)条件不太好,最终他们还是暂时放弃送托。 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gōngxūmáodùn),在政府层面,近6年来,我省5次将普惠托位建设纳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全省建成(jiànchéng)婴幼儿(yīngyòuér)托位17.32万个(gè),千人口托位数达(dá)4.14个;多地出台条例或行动方案建设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厦门、泉州两地先后获评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在社会层面,各种托育创新活动蓬勃兴起(xīngqǐ),正在填补(tiánbǔ)社会需求的空白—— 2022年1月,姚明织带(zhīdài)入驻厦门市后溪镇姚明织带工业园区。同年10月,园区内的姚明织带博雅启萌托育中心正式开园,由企业全额投资近500万元建成,引进(yǐnjìn)了专业托育机构(jīgòu)进行管理。托育中心设计托位100个,政府给予补助并提供税费减免等(děng)优惠,企业职工子女入托可(kě)享受3.5折(zhé),最低只需860元/月。托育中心的服务时间(shíjiān)与父母上班时间实现同步(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均可托育),延时服务可至20:30…… 楚金宝是一名生产管理计划员,也是首批将孩子送托的员工。在他(tā)眼中,托育服务是“最(zuì)实际的福利”:孩子在园区入托后,原来(yuánlái)在家当全职妈妈的妻子,成了生产线上的编织工,全家收入提高了。 据了解,目前园内共有(gòngyǒu)75名“小小孩”,除了本单位职工外,还有很大(hěndà)一部分是周边企业和居民的(de)子女。在补贴政策的支持下,乳儿班10个学位已经满员。 漳州市悦芽托育(tuōyù)园创始人张啟鸿说,作为一名2020年就加入托育行业(hángyè)的“老兵”,他并不满足于办好一家托育园,在(zài)尝试独立办托和单位(dānwèi)合作办托后,将目光转向了“托幼一体化”和社区嵌入式托育,探索托育服务的更多可能。 对于社区嵌入式托育(tuōyù),张啟鸿认为,需要跳出“托育”看“托育”。当前他正着手(zhuóshǒu)打造两个漳州社区的综合运营项目,准备以自己擅长的托育服务作为支点,通过拓展(tuòzhǎn)业务(yèwù)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来寻求新的发展,如开办社区食堂(shítáng)、设立4点钟学校、提供家政服务等等。“社会既要有专业的托育,又不能只有托育,乘着政策(zhèngcè)的东风,未来肯定还有更多新的探索。” 位于(wèiyú)泉州市洛江区的信和幼儿园是当地一家知名的中高端民办幼儿园。近年来,受(shòu)出生人口下降的影响,生源数量减少了三成。2022年,幼儿园创始人邱紫琳多次(duōcì)向同行张啟鸿“取经”,并认识到:幼儿园已进入(jìnrù)供需逆转的拐点(guǎidiǎn),延伸托育服务,扩大服务对(duì)象,是行业持续发展的可行选择。同年,她对园中设施进行全面升级,尝试以园中园模式“办托”,将托育服务优势和幼儿园的场地资源优势进行整合。经过数年努力,到今年春节期间(qījiān),其100个托位已经满员。 邱紫琳坦言(tǎnyán),信和园目前较好的运营形势,除了(le)(chúle)得益于户外场地大等硬件优势外,还因团队认识到了0~3婴幼儿的托育服务与3~6岁(suì)儿童的学前教育的不同,专门针对0~3岁孩子设计了医养教结合的一日(yīrì)生活和特色活动,实现了0~3岁和3~6岁儿童保育和教育的连贯性。
海洋月每周潮讯|社群联动,多元场景共绘蔚蓝新章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